DSC07877
逛西門町如果搭捷運前來通常比較難逛到西寧南路,
不過可別以為西門町只有紅樓是老宅古蹟,
日藥本舖可是特別選擇位於西寧南路與漢口街二段轉角的一棟日治時期巴洛克式透天建築,
打造結合博物館的藥妝店。

DSC07862
位於西門町的台北館,
也是台灣首間的日藥本舖博物館。(雖然現在已經不少間啦~)

DSC07880
DSC07878
1~3樓主要販售藥品、美妝、零食…等等,
3樓會有個樓梯通往4樓,
也就是日藥本舖博物館~

DSC07822
博物館是以昭和36年(西元1961年)作為主軸,
來懷舊美好的復古年代。
就連天花板仍可見建築本身的木造結構屋頂。

DSC07812
DSC07816
U虎神社


DSC07815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會到神社參拜,
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

DSC07814
繪馬是在日本神社、寺院裡祈願時用的一種道具,
一般用木板製成,呈五角形。
看到有人畫了媽祖…

DSC07841
DSC07831
松本藥局

DSC07825
DSC07827
佐藤象是日本佐藤製藥的的吉祥物。

DSC07829
佐藤象SATOKO誕生於1959年4月10日,
是從4萬6,600個公開應募命名中選出的名字。
粉紅色大象則是誕生於1982年的妹妹SATOKO。(註1)


DSC07832
DSC07833
帶點被歲月褪去的痕跡,
算是個元老級的搖搖象~

DSC07834
DSC07840
川口駄菓子屋

DSC07838
DSC07874
販售小朋友愛吃的糖果零食~

DSC07842
大峰堂漢方藥

DSC07868
DSC07845
昭和診療室
騎著偉士牌機車+醫藥包包出外診


DSC07848
U虎湯屋
販售各地知名溫泉的湯包

DSC07846
DSC07847
門口停放的也是骨董級的腳踏車

DSC07849
靜岡茶屋

DSC07863
仁丹是日本的森下仁丹株式會社所販售的一種口服成藥。
外觀為直徑約2公厘的銀色小珠,
氣味芳香,味道清涼,有提神醒腦、消毒殺菌的功效,常數粒一起服食。
用來清新口氣、消除宿醉、治療搭乘交通工具所引起的噁心、暈眩等等。

DSC07865
仁丹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905年便販售至今。
其大禮服的商標設計非常具有特色,
並隨著廣告宣傳的成功與仁丹的暢銷,成
為深植日本人心的一種標誌。(註2)


DSC07870
中村堂美妝舖
藥妝店名稱起源於日本,
藥的比例較高稱為藥局,妝的比例較高則稱為美妝店。
所以雖然叫美妝店還是有銷售藥品喔~

DSC07867
DSC07866
DSC07871
好復古的投幣電話,投幣孔也好特別~
不過怎麼有人用紀念章亂蓋捏><

DSC07860
復古寄藥包文化特展

DSC07853
寄藥包在交通不便、生活艱困、醫療貧瘠的年代,
某種程度而言,確實解決不少家庭民眾日常健康照顧問題。
民眾可以先收藥後付款,
消費者在付上次使用藥品費用時,可以訂購指定新藥。
日商銷售這種家庭配置藥品俗稱便藥後來也稱為家庭平安藥或是家庭常備藥品
販賣藥品的業務推銷員被稱為配置員、送藥生、寄藥仔。(註3)

DSC07851
由於寄藥包仔的業務工作範圍很廣,
交通工具都是以步行或腳踏車,
步行者有時需花3-5天甚至整個月都在外地配置送藥,
有時三個月才來一次,鄉下人很重感情,
有時也會邀請寄藥包仔在家中用餐或過夜建立起情誼,久了就變成好友。
藥商也因此用交情來鞏固業績,避免被同行搶走業務。(註3)


DSC07856
DSC07855
日治時期的台灣,藥商也扮演”賣藥行商”的角色,
藥商通常會帶著手風琴、笛子等小樂器,
並騎載著貨櫃的自行車沿街販賣,
主要販售地點出沒於艋舺、大稻埕、新庄、枋橋、士林、等地,
所販賣的對象以醫院或醫師為主,其次為一般消費大眾。(註3)

DSC07857
DSC07858
手繪與手寫的感覺令吃藥的藥包也不那麼可怕(心理作用XD

DSC07859
安全洗眼器(到底為何要洗眼><

DSC07869
雖然不完全整個場景都是實景實物,
但牆上的壁貼也栩栩如生,畫的跟真的一樣,非常考究。
而且有好多東西褪色後的顏色真反倒是更可愛~(咦

DSC07873
雖然只有一層樓的面積,卻意外的好拍照,
也不需人擠人~

DSC07817
著迷與日據時期以及老台灣的復古或懷舊嗎?
有去西門町附近逛逛的話,非常值得前往~

DSC07872
設計師張信昌的手繪設計圖,
同樣也展示在該樓層的玻璃櫃中喔~

DSC07839

|日藥本舖博物館 台北館|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83號
開放時間: 14:00–21:00
日藥本舖官網:www.jpmed.com.tw
日藥本舖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p.medical

(註1) 摘自猴囝仔懷舊商店
(註2) 摘自維基百科
(註3) 摘自現場圖說立牌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